台灣年輕人可以去11個國家打工度假,但為什麼八成都去澳洲?



Photo Credit: Christian Haugen CC BY 2



















不知曾幾何時,去澳洲打工度假成為這個世代台灣年輕人的共同語言。不論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想擺脫22K魔咒,抱著「存一桶金」的夢想踏上旅程;或是職場休耕族厭倦日復一日、消磨心志的煩人工作,想暫時抽離一切,去重新找回生活的熱情,大家或許懷抱著各式各樣理由出發,但卻都齊聚在相同的航道上。
更多遊學資訊
這些年,澳洲打工度假在台灣社會中雖然被廣泛的討論著,但評論向來都是毀譽參半,認同的人會用「壯遊」來形容這趟旅程,並用雲門舞集創辦人-林懷民老師的名言:「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」,當作激勵自己走出「舒適圈」的動力;不過也有不少民眾認為壯遊只是表面,去澳洲出賣勞力當「台勞」才是事實,並將其視為是台灣年輕世代的悲歌。

然而,說是海外壯遊也好,或是去當「台勞」也罷,從赴澳打工度假人數急速攀升來看,確實反映出當下生活在這個時代、台灣這塊土地上,這群年輕人對於人生未來想法、工作規畫,甚至是如何看待社會大環境變遷,一股反思正默默醞釀著,從冰冷數據中所投射出來的事實,或許也能勾勒出時下年輕人的一些想法。


打工度假何其多?年輕人就是愛澳洲

根據外交部資料顯示,台灣從2004年與紐西蘭及澳洲簽定打工度假協定開始,至今已有包含日本、加拿大、德國、南韓、英國、愛爾蘭、比利時,及最新的匈牙利、斯洛伐克等11個國家陸續對台開放打工度假。

然而,統計到2013年底,共有超過12.8萬人次的台灣青年參與打工度假,其中前往澳洲的人數就超過10萬人,比例高達近8成。讓人不禁好奇,台灣年輕人到底為何獨愛澳洲?
倘若深究其原因,可以發現澳洲受大家青睞不是沒有道理。
首先澳洲政府對於打工度假簽證名額並沒有限制,因此只要體檢沒問題,可說是有申請就會過。

再來是澳洲官方語言是英文,對於多數台灣人而言,英文可說是除了母語外,最熟悉的第二語言,雖然每個人程度不同,但相較於其他歐陸國家可能得需要學會德語、法語而言,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語言障礙門檻也稍微降低。

最後當然就是勞動條件較佳,澳洲合法工資每小時最低來到新台幣近500元(依匯率波動而有不同),加上地廣人稀導致勞力缺口,也讓打工族更有機會找到工作。


哪些人去打工度假?輕齡、女多於男

曾經出國打工度假的人應該會有相同感受,那就是一樣是去打工度假,「在國外遇到的洋人背包客,多半都是比台灣人更年輕的肉體」。

由於東、西方社會民情不同,外國人鼓勵趁還年輕時,多出去走闖、看看這世界,很早就會有「Gap Year」概念並付諸實行;台灣社會相對保守,父母擔心子女出門在外受欺負、或無法自主,甚至負面地認為出國打工就是去當「台勞」,這些觀念差異讓台灣青年出國打工度假的平均年齡較長,根據調查,台灣青年打工度假平均年齡超過26歲,是世界各國中年紀最大的。

此外,調查也顯示,台灣打工度假族女生占7成,男生只占3成,這種「女多於男」的打工度假現象相信也是每個過來人的共同經驗,然而,為何會有如此情況?有人認為,「女生對於國外生活容易有所憧憬」、「男生較甩不開傳統社會包袱」等等,總之,對於出發打工度假這檔事,女生可能比男生想像中來得有勇氣喔。

打工度假=淘金?沒賺到一桶金的才是多數

台灣媒體在報導打工度假時,切入角度不外乎就是出賣勞力當「台勞」,然後就能「賺到人生第一桶金」。老實說,這裡犯了很嚴重的兩個謬誤。首先,「只打工、不度假」的台勞確實存在,但也有不少台青是選擇「work hard, play harder」,認真工作存到旅費後,好好把澳洲玩遍,這種「以偏概全」的片面式報導,就犯了議題設定的嚴重錯誤;話說回來,「台勞本身有什麼問題嗎?」,當社會大眾熱烈討論台勞這件事的同時,潛意識隱含著一種對於職業的歧視。

最後,打工度假能存到一桶金的人絕對有,但恐怕是少數,因為那必須除了本身有實力、也要有找工作的好運氣,加上這幾年澳洲整體經濟疲弱,當地又有各國打工族、中國留學生一同競爭職缺,背包客抱怨找不到工作時有所聞,所以千萬別再認為澳洲錢好賺了。

Photo Credit: Michael Coghlan CC BY SA 2.0
原文連結: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6298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