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寒假未到,大陸"遊學"已經熱了】

還有一個多月就放寒假。天漸漸冷的同時,遊學卻漸漸熱了起來。 
有人說,是留學催生了遊學。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以及留學日趨低齡化,遊學似乎變成了一種必經之路,非常受市場歡迎。

而問題就是:怎樣遊學不吃虧?怎樣讓遊學效用最大化?

 遊學已成為寒暑假“必修課” ,日前中國大陸發布的《2016冬季出境游學遊預測報告》顯示,上月底出境游學產品就已經進入預訂高峰期,是去年同期的1.2倍

上海、北京、廣州、杭州等地需求最旺盛。諮詢量較高的目的地是澳大利亞、日本、美國、英國、紐西蘭等。 



  

產品豐富了,選擇卻變得更難了。杭州一位小學生的媽媽說,都看花眼了,不知道去哪好,“一家人出去,既要考慮好玩,又要考慮孩子能學到東西,要選得好還真不容易。”   

近幾年,短期遊學已成為很多中小學生的寒暑假“必修課”。跟以往比,遊學已不僅僅是開眼界、長見識,更多計劃送孩子出國的家長把它當成留學必經體驗。但市面上國際遊學產品五花八門,質量難分高下,價格也都不菲。

有數據顯示,國際遊學行程安排一般為12到15天,美國、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普通遊學線路價格3.5-5萬人民幣。很多家長是在道聽途說與各種營銷套路中,匆匆完成了下單。   


國際遊學讓孩子“學”什麼?

孩子們歡天喜地出發,能不能收穫滿滿地歸來?
如果“遊”而不“學”或者“遊”多“學”少,是否真的有價值? 



加入課程元素的遊學,多以初、高中生為主要招募對象,小學生的遊學團則多打著“名校”的名號,以走馬觀花式的遊覽為主, “拍拍照”幾乎是常態,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遊學。   





怎樣讓“學”的收穫更大 ?
  
遊學產品到底好不好,其實也看“遊”和“學”的比重如何分配,是否能滿足家長想要達到的目的。應與各遊留學代辦詳細討論,打造出最適合的旅程,才不會去了一趟花了那麼多錢回來對本身的自我提升沒有幫助。

遊學的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孩子的體驗
  
孩子年齡、在校的英語水平以及性格特點,這些都是遊學顧問必須要了解的,然後根據孩子的情況提供不同的產品建議。例如,有的孩子以前參加過遊學團,學習過語言或者有插班經歷,建議選擇具有拓展性質的線路,提升不同方面的能力;還有從來沒有出過國的孩子,接受能力有限,較適合插班或者學習語言。

另外,遊學並不是只有“學”,一般也會安排學校學習之外的參觀遊覽,讓孩子跟著老師去博物館,帶著任務完成參觀遊覽。

  
大多數家庭出於留學的考慮,讓孩子選擇國外遊學。家長在選擇遊學的時候可能會存在不全面的了解,建議家長們理性地做選擇。









留言